当进行重联运行时,如何协调多台内燃机车散热单节的冷却负荷?
内燃机车重联运行(多台机车同步牵引)时,每台机车的散热单节需共同承担总冷却负荷。若负荷分配不均,易出现部分机车散热单节过载过热、部分闲置的问题,因此需通过系统化协调策略,实现冷却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首先,需建立基于总牵引功率的负荷分配原则。重联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单元(CCU)实时采集各机车的牵引电流、柴油机转速等参数,计算总冷却需求,再按 “功率占比分配” 原则,将负荷分摊至每台机车的散热单节。例如,2 台功率相同的机车重联时,每台机车散热单节需承担 50% 总负荷;若某台机车因故障降功至额定功率的 80%,则其散热负荷占比自动下调至 44.4%,另一台承担 55.6%,避免过载。
其次,采用 “主从协同” 的智能控制策略。指定 1 台机车为 “主车”,负责总负荷计算与指令下发,其余为 “从车”,执行主车指令并反馈状态。主车通过 CAN 总线实时获取各从车散热单节的进出口温度、冷却风扇转速等数据,动态调整每台机车的冷却风扇频率与温控阀开度。当某台机车散热单节温度高于阈值(如冷却液出口温度 90℃),主车会临时增加其风扇转速、开大温控阀,同时适当降低其他机车负荷,直至温度回归正常区间,实现动态平衡。
硬件层面需保障冷却系统的兼容性与联动性。一方面,重联机车需统一散热单节的规格参数,包括散热面积、管道直径、风扇功率等,确保负荷调整时各机车散热能力匹配;另一方面,在每台机车散热单节进风口加装风量调节阀,由主车统一控制开度,避免因进风不均导致的负荷偏差。此外,冷却水泵需具备变流量调节功能,根据主车指令调整冷却液循环速度,配合散热单节负荷变化。
针对特殊工况,需制定专项协调方案。启动阶段,主车优先控制所有机车散热单节的温控阀关闭,让冷却液快速升温至工作温度,避免冷启动时负荷浪费;制动工况下,因制动系统额外产热,主车会临时提升所有机车散热单节负荷,同时开启辅助散热风扇,确保总散热能力覆盖新增需求;高原或高温环境下,主车自动将散热单节负荷上限提升 10%-15%,并延长风扇高速运行时间,补偿环境因素导致的散热效率下降。
最后,需建立实时监测与故障冗余机制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各散热单节的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参数,一旦某台机车散热单节出现故障(如管道堵塞、风扇失效),主车立即将其负荷转移至其他正常机车,并触发报警,确保重联系统不因单台设备故障中断运行,保障整体冷却可靠性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